品名:《鄉愁》文房系列 作者:徐思敏 獲2016泉州海絲衍生品大賽優秀獎
作品以孩童的形象結合文房的實用特征創作而成,有筆筒、硯臺、紙鎮、筆架等,孩童象征希望和未來,以余光中代表作《鄉愁》詩做烤金工藝裝飾,表現了濃厚的閩臺緣鄉愁文化,作品以德化中國白為材質,經1320度高溫燒制,潔白瑩潤,雕塑與實用器皿相結合,活潑生動,充滿情趣。
規格:15x13.5x8cm
硯臺創意,童子手托兩腮進入沉思,底部硯臺為太極,太極兩儀和諧統一,寓意大陸、臺灣兩岸為不可分割的整體。有趣的是當在低洼的墨池里添滿墨汁,太極立即呈現黑白兩儀;
規格:15x10x12cm
筆筒創意,表現了童子正在點燃巨型鞭炮,體現濃濃的鄉情,富有張力和想象空間;
規格:22.5x4.5x6.5cm
紙鎮創意,童子手托兩腮趴在石橋上,望著對岸,期盼暮歸的母親;
規格:9x3.5x4cm
筆架創意,正在讀書思考的童子,頑皮地翹起雙腳,軀體的中間部分正好擱筆。
設計師創作心語
余光中一首鄉愁道出了多少人的思鄉之情,他也從此被稱為鄉愁詩人。記得很久以前第一次讀到這首詩,平凡的字眼透著凄涼和無奈,我被它的意境和情感深深吸引了。創作《鄉愁》之所以選擇文房系列陶瓷為載體,是因為中華民族漢字的同根同源,以孩童為主角,因為孩子是未來是希望,孤單的孩子也預示了思念和渴望。